2025年4月18日下午,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第一场“人工智能浪潮下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研讨会”在永利官网学术会堂成功举行。会议是由77779193永利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77779193永利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新世纪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协办。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北京市委金融办一级调研员聂晓辉、首都金融服务商会会长刘光军、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顾雷、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渤海证券股权融资总部负责人张可亮,永利官网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永利官网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心主任高伟等有关领导、专家以及机构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发布了《中国新质金融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4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浪潮下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和挑战”就新质金融和经济发展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急剧变革和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赋予了新的使命。新质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的新型金融形态。它通过融合数字技术、重构金融生态、优化资源配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提供高效优质金融支持。
此次会议,在国内首次发布了《中国新质金融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4年)》,旨在推动新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本报告由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牵头组织,首都金融服务商会、77779193永利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心、新世纪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联合编写发布,新华社中国财富网特邀支持。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秘书长张永会、副秘书长刘建华代表编委会作了报告讲演。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深化合作,全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认为,2024年是新质金融从“政策驱动”转向“系统重构”的里程碑,展望未来,新质金融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监管优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有效破除制约新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全面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最终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成为金融强国。
与会专家学者对该报告发布给予了高度评价,围绕“人工智能浪潮下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和挑战”等新质金融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致辞中指出,保险作为新质金融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梁主席强调,保险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耐心资本,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能简单以社会责任、道德标准来衡量,保险行业要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完善评价标准和制度考核,适应科技创新特点,适当延长考核周期,提高保险公司投研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黄运成在发言中表示:新质金融的本质是制度创新,需以三大保障为基础:一是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框架;二是打造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明确技术透明度、数据隐私权等法律边界,防范技术垄断风险。新质金融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土壤培育和上市公司的先锋引领,资本市场是链接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核心枢纽,更是新质金融创新的试验田和策源地。

77779193永利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副教授认为:一是加快人工智能等科技引入应用促进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特别是构建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智能体),创新产品和服务、渠道、风险管理、运营等,构建虚实互融的金融元宇宙;二是着力于基于风险的两大精准匹配,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堵点,优化提高以货币资金配置为中心的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三是要关注和研究数据资源和数字生产方式的新特征,以及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体系的重构,把握未来趋势和新机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外,顾教授还简要介绍了自己近年来承担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和在《中国软科学》、《Applied Energy》、《Resource Polic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等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数字技术、绿色金融、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系列论文,进一步阐述了新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机理和路径。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认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一方面,金融机构需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需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的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北京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丁志勇认为,在 AI 时代,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服务模式,以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准地手段,助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人工智能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解决,大模型算力水平、数据质量与管理水平、人工智能交易合规问题等,对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际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北京大学顾雷教授、清华大学景玺霖教授、全国地方金融论坛秘书长张宏伟、渤海证券股权融资总部负责人张可亮和其他专家从数字普惠金融、跨境金融与国际合作、地方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做了发言。
会议一致认为,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既有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金融业要始终坚持以合规为前提,以创新为驱动,推动 AI 与金融深度融合,金融与创新、产业相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撰稿人:顾炜宇
审稿人:郭冬梅